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十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在大连成功举办

与会专家合影
5月13日上午,“第十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在大连棒棰岛宾馆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承办。
参加本次论坛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袁希名,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许民强,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宋宏伟,大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邹巍,还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并围绕大会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文献》《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学习与实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湖湘论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教育报》《中青在线》《辽宁日报》和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媒体代表莅临论坛指导。

大会全景图
开幕式由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云志教授主持。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许民强、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袁希名先后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致辞并作主旨报告。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云志教授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许民强向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大连海事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的成绩,向长期以来关心学校发展的新老朋友们表示由衷的谢意。许民强指出,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许民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本次论坛主题激荡思想、开拓思路、分享成果,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许民强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袁希名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袁希名指出,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本次论坛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主题,广泛凝聚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袁希名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助力打好打赢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增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袁希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在致辞中介绍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坛”的发展历程、学术影响和未来前景。辛向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会有很多艰巨繁重的任务需要完成,还会有很多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需要克服,还会有很多新矛盾、新挑战需要应对,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和优势,为人类文明赋能添彩。辛向阳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优势”的发言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跃迁式的现代化,是靠时间累积推动量的增长,并最终实现质的飞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以时间消灭空间的现代化,是通过时间节约、空间重构来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加大社会流动性防止阶层固化的现代化,是通过充分激发新的社会活力,以确保现代化的整体进行既有秩序又有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研究员
本次论坛共有8位专家分两组作大会主题发言,第一阶段专家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陈志刚研究员主持,第二阶段专家研讨由《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副主编张楠主持。
在主题发言第一阶段,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独创性贡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创造了和谐发展文明新形态、创造了科技引领文明新形态、创造了人民中心文明新形态。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以“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共同富裕”为题,围绕推进共同富裕在新征程中如何定位、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社会性”、如何立足“社会共同富裕”完善政策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陈培永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资本的规制引导、物质生产方式、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深刻论证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何以创造”这一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国研究员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注人类的和平发展,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这在党的指导思想、党章修改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在主题发言第二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陈志刚研究员,从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与传统社会主义的关系、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在何处”作出深刻阐释。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指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区别,要充分发挥和动员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领导力量、制度保障和精神力量。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习胜教授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关系出发,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人的现代化内在特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邢文利教授通过现代化历史发展阶段的对比和相关数据分析,深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主要特征,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彰显本国特色。

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同舫教授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陈培永教授

《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建国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主任陈志刚研究员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晓娟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习胜教授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邢文利教授
本次论坛设置了四组分论坛,分别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贡献”“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意蕴”“中国式现代化与海洋强国建设” 等四个主题,展开深入的交流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大家表示,我们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积极构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框架和话语体系,努力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一分论坛研讨

第二分论坛研讨

第三分论坛研讨

第四分论坛研讨
论坛闭幕式由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云志教授主持,各分论坛代表作交流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戴立兴研究员作论坛总结。戴立兴指出,本次论坛取得丰硕成果,经过大家热烈的交流和讨论,开阔了学术视野,凝聚了共识,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理解,为学界互学互鉴架起沟通之桥、友谊之桥。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部副主任戴立兴研究员
(撰稿:洪刚、刘燕)
发布时间:2023-05-17 09:00:00